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《戊戌變法》PPT精品課件,共24頁。
康有為與公車上書
(1)公車上書
1895年春,乙未科進士正在北京考完會試,等待發(fā)榜!恶R關(guān)條約》內(nèi)割讓臺灣及遼東,賠款二萬萬兩的突然消息傳至,在北京應(yīng)試的舉人群情激憤。臺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。4月22日,康有為、梁啟超寫成一萬八千字的“上今上皇帝書”,十八省舉人響應(yīng),一千二百多人連署。5月2日,由康、梁二人帶領(lǐng),十八省舉人與數(shù)千市民集“都察院”門前請代奏。
康有為,近代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社會改革家,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學說,并致力于將儒家學說改造為可以適應(yīng)現(xiàn)代社會的國教,曾擔任孔教會會長。主要著作有《孔子改制考》、《新學偽經(jīng)考》
梁啟超,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、啟蒙思想家、資產(chǎn)階級宣傳家。戊戌變法(百日維新)領(lǐng)袖之一。曾倡導文體改良的“詩界革命”和“小說界革命”。其著作合編為《飲冰室合集》。
公車上書失敗后,維新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,創(chuàng)辦報刊,宣傳變法,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
2.百日維新
(1)背景
1897年冬,德國強占膠州灣。消息傳出后,康有為上書光緒帝,痛陳時局的危險和變法的緊迫性,呼吁變法救國。在康有為等維新派的推動下,光緒帝表示“不甘作亡國之君”,決心變法。
(2)開始:1898年6月11日,清政府頒布“明定國是”詔書,宣布變法
名稱由來:1898年是農(nóng)歷的戊戌年,所以歷史上稱這場變法為“戊戌變法”
(3) 百日維新的內(nèi)容
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(yè),發(fā)展農(nóng)、工、商業(yè);改革財政,編制國家預(yù)算
裁撤冗官冗員,允許官民上書言事
廢除八股,改試策論,開辦新式學堂
裁減綠營,訓練新式軍隊
(4)維新變法運動的結(jié)果:失敗(戊戌政變)
慈禧太后(1835—1908),1898年9月21日發(fā)動戊戌政變,囚禁光緒,逮捕了維新派人士,掌握清政府全權(quán),戊戌變法失敗。
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?
資產(chǎn)階級維新派一直以來都希望建立的“君主立憲政體”,出于對守舊勢力的妥協(xié),最終在戊戌變法中卻沒有提出。
慈禧對請示的光緒皇帝表明了她的態(tài)度:“凡所施行之新政,但不違祖宗大法,無損滿洲權(quán)勢,即不阻止。”但是在變法前,慈禧太后就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區(qū)的軍政大權(quán)。在變法過程中,實際上理會光緒帝政令的地方官員可謂鳳毛麟角。
① 民族資產(chǎn)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和妥協(xié)性,使其不敢徹底地反帝反封建
② 寄希望于沒有實權(quán)的皇帝,脫離群眾,缺乏支持
③ 觸碰到頑固派的利益,遭到頑固派的抵制與反對
(5)意義
① 戊戌變法是一次資產(chǎn)階級的改良運動。
② 戊戌變法又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。
③ 戊戌變法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,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。
... ... ...
關(guān)鍵詞:《戊戌變法》PPT課件免費下載,.PPT格式